2022年6月

學習慈和了解自己

6/10: 學習慈和了解自己。
師父說:愛是付出不求回報。
 
老師,平安〜
    家裡最近在做簡易的室內整修,看著散落在屋內各房間的雜物用品,計畫挪出一個小空間規劃成儲藏室,方便收納及記得拿出來用。想定之後跟女兒們商量,請她們將原來放置在預備規劃為儲藏室的空間裡的大件外套及隨身用品、包包挪回她們自己房間,與她們房間內現在存放鞋盒(鞋子)的空間做對調來存放這些物品,而鞋盒(鞋子)挪出來放在規劃的儲藏室內,結果她們拒絕我的規劃,堅持維持現狀對她們最方便,搞得我非常不爽,但我沒有很堅持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這麼做,心裡生著悶氣!!
    隔天母親節,心情仍然不清爽。大女兒的男友(我未來的女婿)因為前一天去台南參加同學婚禮所以要在家休息,沒有要來參加我們母親節家庭聚餐,也沒有打個電話致意,倒是小女兒的男友來聚餐,餐後還貼心地開車送我們全家回家,而這一路上大女兒都沒什麼言語,我對她的不滿也就更高漲了!! 但我克制自己不要說什麼,一來說不出口我心裡不舒服的感覺,二來我怕被冠上“情緒勒索”的大帽子,所以繼續生著悶氣!!
    下午睡了午覺之後,精神較好,心情也較平復了! 突然有所感觸,發現自己仍舊在舊有的習性中打轉,仍是由情緒主導我的思考與反應,不想試圖去溝通及說服她人,沒有真的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仍舊只用生悶氣及心裡想放棄關係做處置,沒有試著去想方設法溝通克服彼此的想法差異。
    想到經文班上課姿瑩老師提到,無論面對的對象是善意的回應或惡意的回應,我們心中應該”要清楚知道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並做出態度來”,但過程仍是需要以善意的應對及回應,且不求對方一定要有符合我們期待回應的態度(記得大致意思是如此)。這又是一個提醒!!
    看到大女兒努力經營她與男友的關係,與我們的關係疏離冷淡,心裡一直很不舒服及放不下,但我又說不出口我的感覺與想法。驀然回首,發覺大女兒是我的一面鏡子,回想年輕時的我,不是也如同大女兒般只顧著經營自己與朋友、先生的關係,自己開心最重要,不喜歡被約束,也不喜歡父母對我太好,因為我知道自己無法回報同樣的好!! 一直以來我會怪罪父母重男輕女,對我不公平,但現在我的心裡似乎不得不多偏愛小女兒一些些,雖然我知道要公平…,這時的我似乎有點懂了!!
    “人生是場遊戲,不要玩得太認真”是我晚上要入睡前的靈光一閃。我還有許多需要去持續覺察及學習修正自己的部分,滾滾紅塵真的是學習不完!!

小玉: 
    哈哈,你真的好較真喔!紅塵很有趣,但不值得留戀,因為會讓你留戀的全都是感覺。你想想,是不是?對大女兒的感覺、對父母的感覺、對小女兒的感覺…,全都是感覺。對吧?那麼,感覺是什麼?「感覺」是肉身獨有的,我們在紅塵裡要學習的功課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感覺。從感覺回歸到角色定位,如果你能覺察這一點,紅塵也就變的簡單了。還有,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說你較真,意思是你把所有的事都用道理來看,想問個清楚明白,這樣是行不通的,這樣的你會少了些溫度,家也就少了溫暖。你想想,加油!